| 中国式减碳如何稳步推进?听8位企业大Boss和2院士怎么说?-新闻网 - 安徽理工大学

“两会”上的安理声音 | 中国式减碳如何稳步推进?听8位企业大Boss和2院士怎么说?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23-03-08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推进节能降碳。那么,中国式减碳如何稳步推进?

2023全国两会还在进行时。一起听代表、委员中: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春生,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等几位大央企掌舵人,以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董事长李良彬等几位新能源企业大Boss,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两位院士,从不同角度的建言献策和智慧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网络图片)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看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但在缺乏方法学和交易机制的情况下,其项目经济性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挑战。因此,他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春生

不谋而合。同在石油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春生在携带的若干份建议稿中也提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国内对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哪些项目属于“两高”项目缺少明确划分标准,导致项目在准入限制及行政审批中存在阻塞的情况。为此,他建议明确CCUS项目列为大气污染治理类别或新增符合项目属性的行业类别,补充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文件;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运输管网建设,建立合作共享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低碳降碳项目经济化运用,引导促进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从目前来看,新型储能技术成熟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尚不具备提供可靠保障容量的能力,煤电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我国电力供应的基础保障性电源。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和新能源发电占比的快速提升,煤电的功能定位将逐步从基础保障性电源向系统调节性电源、应急备用电源转变。因此,煤电亟待集中攻关关键技术,探索向创新绿色“新型煤电”转型。为此,他建议统筹做好煤电规划布局,特别在中东部和南方等受电地区,适当布局一批煤炭储配保障基地;构建煤电企业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体系,推进煤电联营兼并重组,积极推进“煤电+新能源”融合发展;制化推动“新型煤电”设计,在装备设备、工艺系统层面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新要求后,建筑碳排放是减排的重点。目前,城市正在快速推进绿色建筑,而农村新建建筑还受制于观念、经济水平等影响,依然以传统建筑为主。钟宝申认为,“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传统农房更新换代为现代建筑的关键时期,也是绿色建筑在农村普及的窗口期,而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应用场景,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不仅更加美观、节能,还可以创造超过25年的发电效益,具有居住舒适性、生活经济性和符合国家低碳趋势的多重优势。为此,他建议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助力城乡协同发展;在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方面,开展专项工作,为绿色建筑清洁采暖打开突破口。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表示,我国建筑体量在全世界占有量最多、市场最大,建筑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近一半。推广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相较于普通建筑可节省耗能90%以上,对推进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因此,他建议由住建部门出台推广应用政策,在新农村建设、老旧房屋改造、新增建筑加大应用力度;在全国各省市公建项目中加强示范,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住房中加深应用,切实提升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带动全产业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表示,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而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储能产业存在配置不够均衡,发电侧的分布式储能项目多,电网侧、用电侧的共享储能项目少;政策不够明确,国家尚未出台用户侧储能的系统接入审批、验收规范等,致使用户侧储能项目支持政策各地差异较大;商业模式较为单一,电站整体收益不稳定。为此,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用户侧储能接入、验收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机制;多维度降本,提升新型储能项目收益;在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设施时,应系统考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通过多渠道保供,丰富新型储能技术路线。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董事长李良彬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董事长李良彬表示,受益于国家前瞻性的新能源战略,我国新能源行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先发优势,近年来涌出一批优秀的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但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如何保障锂电核心原材料供给正成为关键性议题。他举例,以锂为例,一个成熟的锂矿项目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建设投产,不成熟者时间更是会延长到5至8年。而下游电池产线扩产、建设仅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为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问题,他建议为出海寻找优质矿山的企业提供资源支持或共享,提升海外项目的投资、建设效率;加快国内资源项目的勘探、开发投入;进一步完善电池回收法规、制定明确奖惩规则,让整个行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表示,氢能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过去5年,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在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指引下,成功推进示范应用,产业链逐步完善。虽然氢能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在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氢源成本较高、加氢站数量少、氢能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规模化推广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他建议,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以示范运行提质降本;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绿氢发展;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发展;以及探索金融支持、碳交易政策措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废弃矿山是“富煤”能源禀赋遗留下的宝贵资源、是构建“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的天然基地。

袁亮指出,目前,我国废弃矿山达10000余处,蕴藏资源丰富,赋存的煤炭资源量高达420亿吨、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立方米,直接关停将造成巨大浪费;废弃矿山地下空间资源超156亿立方米,目前已有及未来预计新增的采煤沉陷区面积超过6万平方千米,新型清洁能源供储潜力巨大,可以有力支撑“双碳”战略实施。

为此,他建议继续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废弃矿山绿色资源治理体制机制,将废弃矿山绿色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撑“源-网-荷-储”系统建设;以科技政策为支撑,加大废弃矿山绿色资源开发利用科研攻关支持力度;以经济政策为牵引,推动资源型行业和城市发展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以产业政策为托举,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盘活废弃矿山绿色存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城市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他建议,充分发挥城市、城市群的主体作用,以城市、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治理支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让美丽中国建设惠及广大的城市居民;还应坚持系统观念、以城市群、城市为单元,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坚持分区分类、一市一策,加强美丽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因地制宜、一市一策,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城市;最后,构建和完善美丽城市建设工作体系和实施推进机制。完善美丽城市建设工作体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一条: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度“十大新闻”下一条:“两会”上的安理声音 | 袁亮:煤炭行业要在“双碳” 目标牵引下走好“三条路”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