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双
基本信息 |
||||
姓 名 |
张经双 |
性 别 |
男 |
|
籍 贯 |
安徽六安 |
出生年月 |
1977年10月 |
|
最高学历 |
博士 |
职 称 |
教授 |
|
所在部门 |
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工程系 |
|||
联系方式 |
hnaust@163.com |
|||
通讯地址 |
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
|||
研究方向 |
||||
[1]混凝土结构 [2]新型建筑材料 |
||||
教育经历 |
||||
2011.09~2014.06,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博士 2003.09~2006.07,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 1997.09~2001.07,长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本科 |
||||
工作经历 |
||||
2022.12~至今,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 2011.12~2022.12,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 2006.6~2011.12,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 2001.7~2006.6,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助教 |
||||
教学工作 |
||||
u主要讲授课程 [1]本科生课程:《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工程荷载与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建筑工程创新》等。 [2]研究生课程:《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 u主要教研项目 [1]房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0-2022,主持. [2]专业认证理念下的高校特色高质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22-2024,主持. [3]房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示范课,2022-2023,主持. [4]安徽理工大学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未来技术学院,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产业学院项目,2022-2024,参与. u主要论文和教材 [1]《工程荷载与结构可靠性设计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2主编. [2]《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年,副主编. [3]《土木工程施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副主编. [4]张经双,马芹永.课程思政视角下工学类课程思政育人实施途径.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06): 92-96. u主要教学获奖 [1]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排名第3. [2]基于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为基础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排名第2. [3]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方法,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排名第3. |
||||
科研工作 |
||||
u主要科研项目 [1]深部岩巷爆破震动作用机理与围岩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2021,参与. [2]单轴与围压状态下喷射预拌料混凝土动力学特性,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2018,主持. u主要论文和专著 [1]张经双,段雪雷,吴倩云,等.氯盐-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建筑材料学报, 2021, 24(03): 508-515. [2]张经双,段雪雷,马冬冬.氯盐和冻融耦合下水泥土的强度和破坏特征.冰川冻土, 2020, 42(02): 515-522. [3]张经双,任斌,朱建华.混杂纤维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试验与分析.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1, 30(04): 32-41. [4] Zhang Jingshuang, Xia Xiang-Gang, Ren Bin. Influences of Curing Period and Sulf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Dynamic Properties and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 Soil. Crystals. 2021: 10.3390/cryst11111291. [5] Zheng Qianqian, Zhang Jingshua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ore Structure of Basalt-polypropylene Fiber Fly Ash Concrete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s. AIP advances, 2022: 10.1063/5.0099151. u主要科研获奖 [1]冲击荷载作用下冻土力学特性试验与本构关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排名第4. [2]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砌块墙体材料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排名第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