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来源: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4/06/07 浏览量: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高度,对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革命做出了重要部署。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的《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明确提出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储能技术人才。根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和《中国能源展望2030》,预计到2030年储能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300多万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将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重点支持的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顺应国内外能源发展的最新趋势,推动学科交叉协同发展,解决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融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爆炸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多个院系涉及储能专业的相关方向,突破学科专业壁垒,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于2022年新增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归属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标准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23年11月,为进一步明确学科归属,优化科教资源,推进科教产融合,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更好服务学校 “双一流”创建,学校又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归属学院调整为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在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围绕化学储能、蓄热式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以及分布式储能优化调度等领域,注重储能及其交叉行业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通过能源、化工、材料、机械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从事储能科学、系统与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储能及相关领域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储能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新能源、氢能、燃料电池、锂电池、电力、航空、航海等领域相关的新能源行业、制造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与环保机构、新能源企业等从事分析、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


师资力量: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主要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防基础预研项目、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地方及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首届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创新实践平台: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在积极筹建新能源与储能系统、储能系统综合实训、储能材料综合实验、光电与光化学转化原理、储能原理与技术、能源动力测试等多个实验平台,支持学生在储能领域进行创新性实验和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安徽理工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诚挚欢迎您的加入!



报考信息

安徽理工大学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凤霞路15

安徽理工大学招生咨询电话:0554-6632810

学校网址://www.soopreem.com/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551-65658291,0551-65658257

学院网址:http://tzhxy.aust.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