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欢迎您! 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中国文明网 安徽文明网 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文明动态 道德风尚 道德讲堂 志愿服务 基层创建 榜样力量 政策文件 网络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志愿服务>>正文
安徽理工大学:脱贫攻坚夺胜利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1-03-18 15:54(点击:)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根据安徽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我校自2014年起定点帮扶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王香铺村。2017年5月,定点帮扶临泉县滑集镇杨小村和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孙台村,目前驻村工作队3支,驻村帮扶干部7人。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扛起定点扶贫的政治责任,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定点扶贫工作。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从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落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全力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投入60万元建立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芽苗菜种植基地、特色果业种植基地;累计投入100余万援建村民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购置洒水车,畅通道路,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持续推进“面向采购”和“消费扶贫”工作,采购金额达1200余万元,并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临泉县委县政府发来感谢信,对我校近年来为临泉县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我校帮扶的王香铺村、杨小村和孙台村均已实现“村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达到60万元以上。

强化组织领导,扛起政治责任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2014至2020年,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16次,专题研究学校年度定点扶贫工作,确定年度定点扶贫工作重点任务,把定点扶贫工作列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扶贫干部汇报会,专题听取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汇报。

郭永存调研产业扶贫

袁亮调研芽苗菜种植基地

学校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主动深入到帮扶村开展产业发展、科技扶贫、农产品面向采购、乡村规划建设、村基础设施改善等各项调研30余次,实地走访慰问贫困户120人次,落实各项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各内设机构负责同志严格落实“干部包户”制度,持续对所联系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走访慰问500余人次,慰问金和慰问品合计30万余元。

2014年,学校选派第六批帮扶干部张向林驻临泉县滑集镇王香铺村帮扶。驻村帮扶期间,张向林同志连续三个年度考核优秀,且任期考核优秀。2017年4月,学校又选派3名干部虞尚元、黄敏、杨显成驻临泉县滑集镇杨小村帮扶,选派秦怀宏、章德全、赵斌3位同志驻毛集区焦岗湖镇孙台村开展帮扶工作,选派第七批帮扶干部秦淮滨同志到临泉县滑集镇王香铺村任职。驻村干部认真履职,与村民同吃同住,全心全意为贫困村、贫困户办实事,谋发展。杨小村驻村工作队被评为阜阳市“优秀驻村工作队”,虞尚元同志被评为安徽省省直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秦淮滨同志评为临泉县“优秀驻村帮扶干部”。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全力支持帮扶村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对口帮扶期间,学校捐赠安装空调73台,用于改善村小学、村部、贫困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17年专门划拨党费17.4万元用于支持三个帮扶村党员活动室建设;2018年,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安装77盏新能源太阳能路灯,实现帮扶村道路亮化全覆盖;2019年,投入帮扶资金39万元,用于兴建村民文化广场及道路畅通工程;2020年,投入8万元用于村庄道路排水管网建设,克服雨天道路积水问题,彻底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疫情防控期间,向帮扶村捐赠5万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学校援建村民文化广场

美丽乡村休闲步道

近年来,帮扶村道路从村村通到实现户户通,乡村主干道改扩建顺利完成,硬化率达100%;农村电网改造和饮水工程全覆盖;路灯安装率达95%;新村部投入使用;文化广场建设圆满完成;自然村沟塘清淤实现全覆盖。帮扶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大提升,村容整洁、绿树环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业已出现。

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助力农民稳定增收

实施高校食堂面向贫困县采购农产品,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举措。早在2017年,学校就开始启动“面向采购”工作,源于帮助杨小村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三个拓展、两个提高、三个融合”的工作机制,即采购农产品的区域从定点帮扶村逐步拓展到整个临泉县、寿县和颖东区;采购农产品品种从单纯蔬菜拓展到面粉、大米和食用油;采购农产品从销往食堂拓展到每个家庭每位教职工;采购农产品数量逐年增加,聚焦需求对接,遵循市场机制,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1000亩农产品直供种植基地,进一步提高采购的覆盖面;推进“定点帮扶、人人扶贫、企业社会责任”与“面向采购”深度融合,实现了从“自发性、尝试性、摸索性”的初步实践向“平台化、机制化、常态化”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转变,逐步探索出“定点扶贫村+平台公司+学校”的“面向采购”合作新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新路。

“面向采购”农产品到校

“面向采购”签约

“面向采购”农产品售卖窗口

自2017年“面向采购”实施以来,学校累计采购农产品1200多万元,“面向采购”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渠道。学校多次在全省高校“面向采购”和消费扶贫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并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壮大帮扶村集体经济

2018年,学校帮扶王香铺村创办了禾鑫秸秆综合利用厂,投入援建资金8万元,该厂2020年实现盈利2万余元。2019年,学校继续投入10万元在王香铺村建立大棚芽苗菜种植基地,目前芽苗菜占据阜阳周边市场,并远销到河南郑州地区。

驻村工作队查看芽苗菜生长情况

驻村工作队在大棚查看农作物长势情况

杨小村萝卜丰收

学校2019年向杨小村投入扶贫资金20万元,支持建设村集体蔬菜大棚,目前,蔬菜大棚草莓长势良好,销售喜人,预计将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余元。2020年,杨小村以村集体为主导成立了临泉县珺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1300多亩土地,建成占地面积约50多亩21栋钢构大棚,为今后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学校多年的产业帮扶,王香铺村和杨小村的村集体收入2020年分别达到65万元和70万元。

实施“健康扶贫”,关爱贫困户身心健康

近年来,学校发挥医学专业和人才优势,组织开展义诊、义检、送医送药、救护培训、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宣讲等活动。医学院、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凤台凤凰医院、淮南市晨光眼科医院、校附属眼科医院等师生、医院专家积极参与,参与人数200余人次,受惠贫困户及村民800余人次。向村卫生室捐赠药品、防疫物品6000元,为参加义诊活动的村民发放价值15000余元的常用处方药和防疫物品。“健康扶贫”使村民们增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初步掌握了救护基本技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健康扶贫活动

2020年,学校选派部分高级职称的临床教师和医学专家,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从诊断、治疗、用药等方面,对毛集实验区全体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村医医疗服务技能。

探索“智力扶贫、文化扶贫”,打造高校特色教育扶贫路径

学校团委以定点帮扶村为主战场,以教育扶贫为重点,持续推进“青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每年暑期,学校各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人才扶贫和公益扶贫等方面内容,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爱心支教、科技支农、扶贫调研、政策宣讲、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疫情期间,创新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与徐老小学1—6年级167名小学生爱心结对,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在课业帮扶、心理疏导、兴趣培养及生活陪伴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用甜蜜的关爱和青春的温度助力教育扶贫事业。

明德小学师生走进学校

科技演示

田园课堂

“周末欢乐课堂”守望乡村教育。“周末欢乐课堂”是2020年针对孙台村明德小学打造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每周由一个学院牵头组织实施,通过发掘学院的专业特色,发挥大学生知识所长,将学业辅导、科学普及、素质拓展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帮扶活动。2020年国家扶贫日当天,明德小学80多名师生走进学校,参观大学校园、国家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走进航模、火药绘画、街舞协会等学生社团,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第二课堂”活动,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文化,种下奋进筑梦的种子。

开展“科技扶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学校整合各学院的科研力量,选优组建科技专项扶贫小组,分别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美好乡村规划设计、土质监测分析等方面开展扶贫工作,推进贫困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杨小村水系畅通工程设计研讨

电商扶贫培训

王香铺村道路规划测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结合帮扶村现有农副产品情况,对农产品种类、种植面积、农户信息等相关信息开展调研、采集、汇总、分析,建立特色农产品数据库;计算机学院结合电商运行模式与要求,完成“定点帮扶村网上商城”平台的开发设计工作;地球与环境学院围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帮扶村土壤质量分析工作,并形成检测报告,为村发展种植业提供依据;测绘学院对帮扶村进行全面测绘,尤其对道路及自然庄排水系统进行详细测量,同时用无人机对村容村貌进行航拍,形成“数字村庄”数据;土木建筑学院组成“美好乡村规划设计”工作队,完成3个帮扶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设计方案。

驻村工作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参加战疫防汛

驻村工作队积极履行“一抓双促”职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用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思想指导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和每月十号开展的党员活动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换届工作。大力宣传扶贫政策,组织贫困户进行培训,知晓“十大工程”扶贫政策,促进村民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送党课下乡

党员活动日活动

驻村工作队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2020年1月30日,驻村工作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放弃假期返回村防控一线,连续奋战两个多月,把疫情传播危险降到最低。雨雪天气,始终坚守在一线防控点,持续给从武汉返村人员提供生活用品,送去温暖;帮助解决贫困子女上网课,将“停课不停学,一个都不能少”落到实处;对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保证稳岗就业;组织村党总支党员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防汛期间,工作队、村支两委一起组织村民在焦岗湖岸、淮河北大堤日夜值守20余天。多次逐户走访了解贫困户住房、庄稼受灾情况,对房屋漏雨户全部维修。同时帮助受灾贫困户申请民政救助,申报农业保险理赔,安排临时性公益岗位,保障贫困户收入不减。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安徽理工大学将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在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驻村工作队不撤,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提前加强针对性帮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激励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安徽理工大学力量。

(撰稿:校扶贫办 张亚、宣传部 夏雅凤 核稿:校扶贫办 秦朗、宣传部 娄志勇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安徽理工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