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安徽理工大学青岛校友会成立之际
淮南矿业学院89级通风 姜瑞智
2018年12月2日,安徽理工大学青岛校友说准备成立安徽理工大学青岛校友会。虽然无暇参加,但自己感慨万分,从1989年9月与淮南矿业学院结缘到现在,转眼已有近30年,于是记录片段,聊以纪念。
我是1989年7月在胶南一中参加高考的。自己考上淮南矿院的消息是爸爸告诉我的。说实话,得知自己考上淮南矿院的消息后,自己心里很难过,因为自己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高考时没能考上第一志愿,过了高考分数线服从调剂,就进入了当时同学们都不愿意上的“农林水地矿油师”七大职业之一的矿院。说实话,当时很是犹豫,但最后还是踏上了到淮南矿院上学的征途,开始了自己的淮矿情缘之旅。
连续四个不眠之夜
记得那年入学的报到日期是9月21日到24日。自己决定9月21日到校,于是就购买了9月20日上午10点左右从青岛到上海的234次火车票。心怀对大学五彩缤纷生活的憧憬,尽管自己缺少文艺天分,但9月19日忙活了一整夜,忙着抄歌词,想在大学期间展现自己的“才艺”和“特长”。9月20日一大早跟随爸爸到了青岛,但因错过了火车,只能在青岛住下,改乘第二天的火车。由于换了地方住宿,自己怎么也睡不着,在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后,9月21日踏上了去淮南的火车。由于是第一次坐火车,自己对火车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那时是绿皮车),加上是单身一人去上学,还带了一些衣服,即使到了晚上,也得瞪大眼睛看着,睡不着,也不敢睡,担心自己的东西丢失。经过18个小时的“旅行”,包括在蚌埠火车站的换车,9月22日上午到了淮南。在宿舍安顿好后,因为又一次到了一个新的环境,9月22日晚上我难以入睡,一闭眼就是火车的晃悠和嗒嗒声。就这样,在淮南度过了第一个不眠之夜,也是自己连续第四个不眠之夜。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感到不可思议,除了当时刚上大学的兴奋之外,或许与自己当时年轻有关。
遇到老乡
9月22日上午从学校接新生的大巴车上下来后,我听到一个声音喊:“这个写着‘青岛服装’的箱子是谁的?”我循声望去,一个帅气的高年级师兄指着一个纸箱在问。因当时家中没有皮箱,自己从家中带衣服用的是一个带有“青岛服装”字样的纸箱(当时接新生的车有两辆,一辆大巴,拉人,一辆双排,拉行李,行李车先行到校)。生性木讷的我说“是我的”。这位师兄于是拿起箱子就帮我把行李拿到了832宿舍。后来得知这位师兄是爆破专业86级的学长,也是我们的胶南老乡,学习认真,对人热情,正跟随学校的一位专职摄影师学习摄影,拍照水平很高。在他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三个学长老乡和另外两个一同入校的胶南老乡。在随后的几天里,他领着我们游览了龙湖公园,拍摄了不少照片,过得非常愉快。
我的两个德育课老师
在刚进入矿院的日子里,由于第一次离开亲人,离开同学,非常想家,想念高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加上感觉考上的这个学校自己很不满意,自己感到非常郁闷,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总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当时,学校每学期都开设三门政治课,分别是马列主义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分别由马列主义教研室和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分别简称马列室、德育室,当时学院只有三个处级教研室,还有体育教研室)承担。
进入学校学习半年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开导下,自己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自己的心情逐步好转,由原来的郁郁寡欢、闷闷不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其中对我走出心理阴霾影响较大的德育课老师有两位,一位是叶醒狮老师,另一位是区玉书老师。
我们进入学校的第二学期,叶醒狮老师是《人生哲理》课的任课老师(当时他是德育室副主任,同时担任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他的课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记得1990年3月,叶醒狮老师在我们开学后第二次《人生哲理》课结束时留给我们一个思考题《在人生的天幕上,你将留下什么轨迹》,要求我们提前准备,在下一周的课堂上进行专题发言。接到作业后,我进行了精心准备,写下了书面发言材料。一周后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们都没发言,已经走出心理阴影的我毅然第一个走上讲台,根据平时的思考,列举了大量的史实和事实,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明了走好人生道路的意义,指出了书写人生轨迹的方法,其中不少是当时一些领导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事例。发言获得了广泛好评,也为自己走好人生道路增添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对我思想影响较大的还有区玉书老师。区玉书老师当时是主持德育室工作的副主任(他没担任过我们的任课老师)。在多次听其他班级的同学说区玉书老师讲课比较好之后,一个偶然机会,我与他相识,并成为“忘年交”。我也多次向他咨询和请教一些问题,而他也以他的经历、诚心、耐心为我解疑释惑、指点迷津,起到了指路灯的作用。我还多次到他的家中,向他请教。在他的家中,他总是循循善诱,悉心讲解,耐心作答。每到元旦春节,他总是手工制作精美的明信片,通过学校邮箱(不是现在的电子邮箱)发给自己,给自己以厚望和嘱托。他一般都是以含有个人名字的藏头诗作寄语,给人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动力。毕业后,我们常以书信交流,至今我的家中还保存着十几封他给我的书信和贺年卡。
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1993年6月5日,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母校文化的影响
1993年6月26日,我们毕业了,离开了培养我们的母校,离开了生活了四年的淮南。
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行为处世方式,不仅代表个人,更多的是代表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母校、一个地区的形象,甚至代表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世方式,看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母校、一个地区的形象,甚至看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个人行为处世方式,是文化品位的反映,是素质能力的体现,是对家庭和学校教育效果的检验。所以,人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参加工作后,我牢记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教诲,对自己提出了“政治上忠诚,工作上认真,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正派,决不在政治上、工作上、经济上、生活上授人以柄”的要求,决不给母校和家乡形象抹黑。
1994年上半年,我所在单位党委举办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答题比赛,单位党委将答卷发到基层党支部,让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进行答题,当时我们单位党支部书记让处于见习期的我先行找出答案,再让其他党员照抄。我按照要求,先行作答,其他同志都按照我的答案进行答卷。后来,党委要求基层党支部选报答题的先进个人,要求上报四名先进个人,包括两名党员和两名群众,名单分别报送党委组织科和党委宣传科。在报送党委组织科的2名党员名单中,该党支部书记上报了他自己和与他关系不错的办事员两人。看到党委下发的《工作简讯》上的表彰通报后,我感到既惊喜,又难过,惊喜的是在党委表彰的10个优秀党支部中,有我们党支部的名字,难过的是看到先进个人表彰名单里没有自己,让读了至少三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为了查找答案又一次次翻书的我心里五味杂陈。按照当时自己的想法,即使党委让基层党支部只上报一名先进个人,党支部也得上报自己,奖品可以不要。后来,在单位工会举办的“主人翁和市场经济”答题比赛中,又发生了同样的问题,兼任车间工会主席的党支部书记又把自己作为表彰对象首先上报,让按照他的要求先行找出答案、其他会员照抄的我非常难过。这两件事发生后,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办事一定要公道,一定要出以公心,不能挫伤干事者的积极性。这一条自此成为了我自我要求的一个标准和尺子。
1995年4月,自己被调到团委担任组织干事兼青工干事,正赶上一季度青岗(青年安全监督岗)表彰会和五四表彰会筹备工作。在审核团委拟表彰的一季度优秀青岗员人选名单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基层团支部上报的优秀青岗员人选,履职指标根本达不到规定要求,有的甚至连青岗员都不是。发现这一问题后,我随即向团委书记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听取我的汇报和提出的处理意见后,团委书记对我的做法进行了肯定,对我提出的处理意见给予了支持。这一做法尽管使个别基层团支部书记难堪,让他们减少了一份奖品,但得到了绝大多数基层团支部书记的认可,也调动了广大青岗员的积极性。
在团委工作期间,我发现一些团支部书记在上报先进个人人选名单时,若只有一个先进名额,就先上报自己,若名额较多时,就再上报几个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同志,有的甚至上报的“优秀共青团员”人选,连团员都不是,或是长期不缴纳团费的同志。针对这种情况,在向团委书记汇报后,我把“团支部书记不得参加优秀共青团员的评选”(团支部书记只能参加优秀团支部书记的评选,团委根据“红旗团支部”竞赛量化考核结果确定先进团支部名单,评选上先进团支部的团支部书记即当选优秀团支部书记)写进了起草的团委评选文件中,得到了同志们的认可。
自己虽然书生气(或者“书呆子气”)十足,但自己不后悔,自己的书生气为自己的单位增加了一些好评,为党组织减少了一些骂声。因为我的做法和形象代表单位、代表母校,我是淮南矿院的学生。
校友亲情
尽管在淮南矿院只有短短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但自己与矿院、与淮南有了深厚的感情。
参加工作后,自己非常重视校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见到校友,自己感到分外亲切。各位校友和我一样,见到我也总是给予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2005年在山西工作期间,我接到厂长交给我的任务,要求带1名维修工到老区机械制造公司学习铲车维修技术,并且说我们公司的一名副总经理已经跟该公司领导联系好了,让我把该同志送过去。接到任务后,我带领这名维修工到了该公司,但找到有关人员后,无论我怎么说,对方始终不同意这名维修工在他们单位学习铲车维修业务。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我忽然想起一位校友说矿机86级的一位校友在这个公司工作,就立即找到了他(这位校友当时是该公司的总工程师)。听了我的介绍和困难后,尽管我们是初次见面,他二话没说,就给有关人员打了电话,把这项工作给办好了。中午想请他吃饭,他谢绝了。尽管后来跟他多次见面,想请他吃饭,但一直到他离职,一直未能如愿。他的做法也是淮南矿院人的一个缩影。
在母校的亲情和校友的感召下,我见到安徽理工大学的校友也是分外亲切。2010年我到鲁西南的一个新单位工作后,从2011年开始,安徽理工大学先后有几批毕业生到该单位就业。得知新生要到我们单位工作的消息后,自己总是先向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事的同志打听情况,索要母校毕业生名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提供帮助。
母校和校友今非昔比
自己毕业那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并入淮南矿业学院;1997年母校由“淮南矿业学院”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2000年,原淮南化学工程学校并入淮南工业学院;2002年母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随着2016年9月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的正式启用,母校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母校今非昔比。现在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体,以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有17个学院(部)和研究生院的综合性大学,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6个本科专业。现在,母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而自己在校时,仅有地质、采矿、矿建、通风、爆破和矿机等六个学科硕士授予权,本科生才26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50人左右,没有博士研究生。
25年过去了,现在自己的大学同学分布在全国各地,已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煤炭行业的骨干,有专家教授,有政府官员,有企业精英,其中有一个还是“泰山学者”,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为单位、为国家奉献着光和热。去年与一个同学见面时,看到他取得的惊人成绩时,自己感慨万分,真心为他高兴和自豪,就开玩笑说:“你干得这么好,我也很自豪,也感到骄傲,在别人面前我也有吹牛的资本!”实际上,我的大学同学就是安徽理工大学数万计校友的一个缩影。
四年的大学生活,母校和淮南已经长在我的生命里。现在,不管在哪里,不管见到谁,即使遇到名校毕业生,如果有人问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淮南矿院毕业的,现在她的名字叫‘安徽理工大学’!”
相信我的母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校友关系会越来越亲!
(2018年12月7日写于山东嘉祥)
作者简介:姜瑞智,男,汉族,1969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工学学士、工程硕士,高级政工师。1989年9月到1993年6月在淮南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学习,1993年7月在肥城矿务局参加工作,现任肥城矿业集团设备安装维修中心副主任。曾荣获山东省青春立功活动二等功和“泰安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姜瑞智
大学时代的姜瑞智